俗话说 “十胃九病”,这可不是危言耸听,足以表明胃病患者的数量极为庞大。而另一句 “胃病三分治,七分养”,更是着重强调了在胃病治疗过程中,日常养胃的关键作用。当胃出了问题,求医固然重要,可自身的养护更是不可或缺。毕竟,一些不良的饮食作息习惯,不仅可能诱发胃病,还会让病情雪上加霜,导致胃病久治不愈。
先说说 “狼吞虎咽” 这个坏习惯。很多人在吃饭时,要么边吃边滔滔不绝地说话,要么就大口大口地吞咽食物,这样做会使咽下的气体过量,进而引发消化不良。中医有云 “脾开窍于口”,口腔内对食物进行充分的咀嚼消化,对健脾益胃大有裨益。古往今来,众多中医名家都对细嚼慢咽的养生功效有诸多论述。明朝郑碹在《昨非庵日纂》提到:“吃饭须细嚼慢咽,以津液送之,然后精味散于脾,华色充于肌。粗快则只为糟粕填塞肠胃耳。”《老老恒言》也讲:“人胃有三化,一火化,烂煮也;二口化,细嚼也;三腹化,人胃白化也。” 由此可见,细嚼慢咽才是正确的进食之道。
“口味重” 也是胃病的一大 “帮凶”。饮食中五味调和适宜能滋养五脏,可一旦过偏过盛,就会打破五脏间的平衡与制约。炒菜时,若过量添加盐、味精、酱油等调料,这些物质不仅会麻痹肠胃,让我们失去饱胀感,还会对脾胃造成损伤。所以,日常饮食还是应以清淡为主,莫要过度追求重口味。
“不离烟酒” 的人可要小心了。虽说中医古籍对烟草有一定的记载,但烟草性质刚烈、辛温,偏性极大,对于普通体质者而言,可谓弊大于利。吸烟之人往往以为尼古丁只入肺,实则烟雾会顺着消化道进入胃中,直接刺激胃黏膜。而饮酒方面,“小酌怡情,贪杯伤胃” 可不是空话。当酒精饮品度数在 20° 以上,每小时饮用超过 100ml 时,就极有可能破坏胃黏膜屏障,致使胃黏膜充血、水肿、糜烂,甚至引发出血。为了胃部健康,戒烟限酒势在必行。
“药物刺激” 同样不容忽视。不少人服药后会感觉肠胃不适,像常见的阿司匹林、布洛芬等西药,都可能对胃产生刺激。因此,在用药前一定要咨询医生,对于那些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,尽量选择饭后服用,以减轻对胃的伤害。
“饮食寒凉” 也是胃病的诱因之一。很多人偏爱寒凉生冷的食物,尤其是在夏天,各种冷饮、生的蔬菜水果爱不释手。然而,脾胃对寒气极为敏感,生冷食物携带着寒气进入体内,极易损伤脾胃。有些人长期食用寒凉冷冻食物,肠胃无法正常消化,吃什么拉什么,身体乏力,还伴有拉稀或便秘等症状。从临床来看,90% 以上长斑、长痘、长痤疮的患者都是因寒凉所致,而非所谓的 “热”。所以,我们应多食用温性食物,让胃中阳气充足,以更好地消化食物。
“吃饭没准点” 的习惯得改改了。“废寝忘食” 似乎在很多人身上都有体现,可不经意间的饥一顿、饱一顿,正慢慢侵蚀着胃的健康。胃是个严守 “时间表” 的器官,一天之中存在生理性的高峰与低谷,以便及时消化食物。若经常不按时吃饭,胃的正常节律被打乱,胃病自然就容易找上门。
“暴饮暴食” 更是胃的 “杀手”。有些人早饭匆忙解决,午饭随便应付,晚饭却胡吃海喝,甚至睡前还要来点夜宵。如此任性的吃法,健康的胃怎能经得起折腾?暴饮暴食会极大地加重脾胃负担,还会出现中医里 “子盗母气” 的状况,脾胃气不足时会借调心之气来消化食物,长此以往,脾胃和心脏都会受到损害。
还有些女性为了减肥 “不吃主食”,用水果取而代之。短期内可能会瘦几斤,但随后就会出现脸色萎黄、食欲不振等问题,胃病也接踵而至。中医认为,水果大多偏凉,长期将水果当作主食,会损伤胃阳,导致胃纳差,脾胃必然受损。要知道 “五谷为养”,主食不可或缺。若胃口不佳,可适当食用些开胃食物,如四川泡菜,或者熬点养生粥,像绿豆薏仁粥、山药扁豆大米粥、红薯燕麦粥等都是不错的选择。
最后,“饭桌上谈不开心的事” 也会影响胃的健康。在饭桌上谈事本是国人常见之举,但若谈论的是烦心事,闹得大家都没了食欲,那就不好了。中医讲 “忧伤脾”,过度的忧伤、顾虑会直接影响脾胃,使脾胃气停滞,从而引发胃病。临床上,许多胃病患者都是因情绪抑郁、焦躁等精神因素而发病。
懂生活的人,无论多忙都会悉心呵护自己的胃。希望大家都能养成良好的饮食作息习惯,让胃健康而充满活力。不过,如果出现一些异常情况,尤其是 40 岁以上人群或者有结肠癌家族史等高危因素的人群,一定要及时就医,进行大便潜血试验、结肠镜检查等相关检查,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,切莫忽视胃部发出的警示信号。
责任编辑:韩亚飞
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ght120.com/article/156896.html